一聲呼喚,催人淚下。
“幾十年,終于回來了!”
一句感慨,天地垂淚。
穿過歷史的硝煙,許多烈士犧牲后成了“無名英雄”。為烈士尋親、讓忠魂回家!寧夏,烈士的忠魂從未被遺忘,也永不被遺忘。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近年來,全區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持續推進為烈士尋親工作,讓烈士與親人跨時空團圓。這場飽含深情的接力,不僅是對烈士的深切緬懷,更是對紅色基因的賡續與傳承。
尋親,是對英烈最好的致敬
3月25日,吳忠市澇河橋烈士陵園。來自吳忠市利通區第三小學等學校的885名師生,集體肅立緬懷烈士。
澇河橋之戰,是解放寧夏、新中國成立前夜的英雄篇章。1949年9月21日凌晨,135位解放軍戰士為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生命。由于歲月變遷、歷史資料缺失,這135位烈士的姓名被封存在歷史中。
為烈士尋親!吳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啟了一場尋親征程。線上,與遼寧、山西、陜西、河北等地緊密聯系,對中華英烈網的烈士信息逐一對比篩選,不放過任何一條可能的線索;線下,組織人員奔赴北京等地,多方查詢烈士信息,尋找烈士們的“身份證明”。
走訪10余位老同志老戰士,與革命后代、軍史專家進行座談交流,到區內外8處檔案館查閱資料,向遼寧等4省8市發函調查……最終,確定了澇河橋烈士陵園18名烈士的姓名。尋親,仍在繼續。
2023年3月28日,石嘴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行“烈士回家”遷葬儀式。烈士劉東保和省發財的親屬撫摸著骨灰盒,淚如雨下:“50多年了,終于找到了!感謝黨,感謝政府!”
時間的指針回撥。2022年6月,熱心群眾打來電話: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賀蘭山西邊棗園、韭菜溝口北坡有7座散墓可能是烈士之墓。石嘴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當即派專業人員奔赴現場。塵封的歷史被揭開:這些英烈疑似來自1964年至1972年投身賀蘭山防御坑道、山洞工程建設的721部隊(包含北京某部隊及其他部隊工兵團)以及5310部隊,他們在艱苦卓絕的奮戰中,或壯烈犧牲或因公殉職。石嘴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建專班,奔赴中衛市、青銅峽市及甘肅省天水市等地搜尋烈士親屬及烈士相關信息,同時深入賀蘭山中探尋疑似遷葬墳墓。歷經半年多的艱難找尋,最終鎖定了烈士劉東保、省發財及另一位因公犧牲軍人的身份與家屬信息。之后,烈士的骨灰被遷葬至賀蘭山烈士陵園。
尋親!尋親!
固原市原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為固原籍烈士孫壽名找到了親屬;固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尋找到烈士管孝武的親屬,并將其遺骸迎回原州區長城梁烈士陵園安葬;銀川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協助下,讓楊禮安烈士在54年后與家人“重逢”……
銀河尋星,雖難亦往。
近年來,自治區建立由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牽頭,宣傳、網信、黨史、公安等部門通力協作的烈士尋親工作小分隊27支56人,制定烈士尋親“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綜合運用信息化、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實現多維度信息支撐和資源共享,全面收集烈士尋親線索。截至目前,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累計發布尋親信息1000余條,成功為12名烈士找到親屬,為14名烈士親屬找到安葬地,為18名無名烈士找回名字。
為忠魂尋根,讓無名者有名。
關愛,是跨越時空的回響
崇尚英雄才能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寧夏,以實際行動關愛英雄,讓“英雄”這個光榮的稱謂,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24年上半年入伍新兵中,來自永寧縣閩寧鎮木蘭村的雙胞胎兄弟黃金龍、黃金虎,懷著同樣的夢想投身火熱軍營,奔赴雪域高原、堅守生命禁地。令他們放心不下的是,父親10年前車禍去世后,家中只剩母親李梅花。
“你倆在部隊好好干,‘咱媽’有我們照顧!”
今年,寧夏啟動“替戰士看爹娘 為軍屬辦實事”活動,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聚焦強化榮譽激勵、就業幫扶、兜底保障、困難救助、社會服務等5個方面,著力解決好戰士父母的急難愁盼問題,激勵廣大官兵扎根軍營、安心服役、建功立業。
木蘭村村“兩委”及時為李梅花辦理了生活困難補助并介紹她到附近的葡萄園打工,閩寧鎮退役軍人服務站把她作為重點慰問對象,時常探望。
“當軍屬,就是光榮!”李梅花臉上笑開了花。
這是一次特殊的祭掃。
擦拭墓碑、向烈士敬獻鮮花、代家屬向烈士深深三鞠躬……石嘴山市賀蘭山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為梅振康烈士的哥哥梅振安提供了代祭掃服務。
梅振康烈士犧牲50多年,一直沒有查找到親屬。石嘴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尋親函”,最終找到其遠在江蘇省啟東市的哥哥梅振安。收到消息,梅振安激動萬分,但由于年事已高,無法來寧夏進行現場祭奠。經與石嘴山和啟東兩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溝通,才有了這次遠程連線代祭掃。“感謝黨和國家、感謝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這下我們放心了……”視頻里,梅振安連連鞠躬,幾度哽咽。
去年8月,武警寧夏總隊某支隊下士苗鑒在營救一位落井工人時壯烈犧牲,年僅24歲。
8月23日,固原市5萬多名群眾自發拉起挽聯,站在公路兩旁,送別英雄最后一程。那一刻,不怕犧牲、忠誠為民的英烈精神已化為巍峨山魂,薪火相傳。
長期以來,寧夏堅持將英烈褒揚紀念作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廣泛深入開展“清明祭英烈”、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等活動,通過烈士事跡宣講、軍地聯合祭英烈、代烈士家屬祭掃、走訪慰問烈士遺屬等多種形式,讓全社會感受到英雄之光。
又是一年清明時。
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將開展第30年的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英烈活動。英烈已逝,精神永存。孩子們走向烈士陵園的每一步,都在詮釋“崇尚英雄、捍衛英雄”的深刻內涵。
最深刻的緬懷是銘記,最刻骨的紀念是傳承。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寧夏將以更多實際行動守護紅色血脈,讓英烈精神在傳承中熠熠生輝。(記者 周一青)